巧言令色,鲜仁矣

子曰,巧言令色,鲜仁矣。
《论语》学而第一.3.003
The Master said, "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."

【注释】
(1)巧言令色:朱熹注曰:“好其言,善其色,致饰于外,务以说人。”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。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。
(2)鲜:少的意思。
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,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。”

【评析】
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,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。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。这一章,孔子讲仁的反面,即为花言巧语,工于辞令。儒家崇尚质朴,反对花言巧语;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,说到做到,先做后说,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,只说不做,停留在口头上。这表明,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,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,力戒空谈浮言,心口不一。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,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。
怎么说呢,孔子的伟大之处可能就在于此,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类道德水准与科技水平的发展的极度不平衡。这短短七个字,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,我们基本都是鲜仁矣了……
我想现在可能还有为数众多的人,认为“巧言令色”是褒义词,或者认为丧失了它是无法生存的。许三多应该是一个反例吧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